2007年12月30日 星期日

李清照詞論與詞作的對照

李清照詞論與詞作的對照
李清照詞作的一些共同特色來印證其〈詞論〉的主張:
一、旖旎婉約
沈曾植《菌閣瑣談》雖然曾說:「易安倜儻有丈夫氣」,但她畢竟是女兒身,性尚溫柔,情重綺麗。所以將情感形諸文墨之間,自然是旖旎而婉約的。所以王士楨《弇州山人詞評》說:「花間以小語致巧,世說靡也;草堂以麗字取妍,六朝媮也。即詞號稱詩餘,然而詩人不為也。何者?其婉孌而近情也,足以移情而奪嗜。其柔靡而近俗也,詩 緩而就之,而不知其下也。之詩而詞,非詞也。之詞而詩,非詩也。言其業,李氏、晏氏父子、耆卿、子野、美成、少游、易安至也,詞之正宗也。」
在《花草拾遺》中又說:「張南湖論詞派有二:一曰婉約,二曰豪放。僕謂婉約以易安為宗,豪放以幼安稱首。」
婉約是易安詞的基本風格,其成就堪稱是南唐李煜以後婉約詞派的又一個高峰。就題材內容而言,李清照詞與其他婉約派的的作品無大不同。但再表現這一內容時,她揚棄過於典雅或媚俗的詞語,而採用經過提煉的口語,使其詞作獨具清新之美。
再者,李清照詞作所表達的感情,無論是悲是喜是憂是愁,都是來自她自己的切身感受,顧極其真摯。不同於花間派詞人,代寫閨情,難免矯揉造作,庸俗浮泛。
當然,婉約的最大特點是含蓄。所謂含蓄,唐代詩論家司空圖的解釋是:「不著一字,盡得風流。」《詩品》。清代學者沈祥龍的說法是:「含蓄者,意不淺露,語不窮盡,句中有餘味,篇中有餘意,其妙不外寄言而已。」《論詞隨筆》兩者都是強調情感一放即收、若有似無,言詞不說盡、造成餘韻綿緲的效果,令人自行去體會絃外之音、言外之意。以此來看李清照的詞,堪稱深得其妙,今舉例如下:
夜來沉醉卸妝遲,梅萼插殘枝。酒醒熏破春睡,夢遠不成歸。
人悄悄,月依依,翠簾垂。更捼殘蕊,更捻餘香,更得些時。
──〈訴衷情〉
詞中所寫,是流寓者的孤寂、思鄉者的愁苦,卻通篇沒有孤寂、愁苦的字眼。卻從夜深人靜的氛圍渲染、無聊已極的動作描寫中,透露出無比孤獨悲愁的心緒。
又如:
香冷金猊,被翻紅浪。起來慵自梳頭,任寶奩塵滿,日上簾鉤,生怕離懷別苦,多少事,欲說還休。新來瘦,非干病酒,不是悲秋。 休休,這回去也,千萬遍陽關,也則難留。念武陵人遠,煙鎖秦樓。惟有樓前流水,應念我,終日凝眸。凝眸處,從今又添一段新愁。
──〈鳳凰台上憶吹簫〉
 
此作是寫趙明誠出守萊州,夫妻短暫別離的愁苦情懷。然而開篇五句卻只寫慵懶情狀。這就耐人尋味,引人遙想原因何在。接下來,本可直言離愁別苦,她卻偏來個「欲說還休」,又多一層跌宕。至於「新來瘦,非干病酒,不是悲秋」,更是神來之筆。前人有「日日花前常病酒,不辭鏡裏朱顏瘦」的因酒而病註9;有「萬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獨登台」的因秋而悲註10。但詞人卻說,自己的憔悴,全與病酒、悲秋無關。這無疑是又添曲折,使得所要表達的情感在極度的含蓄中委婉的顯現出來。至於詞的後半闋,不直說無人領會她心中的悲愁,而是說只有樓前流水能憐念她的滿腔愁情,更見婉約之妙。
由此可知李清照的詞,是照著她的主張,也就是傳統婉約派詞人的道路來創作的。
 
二、淺俗清新
李清照填詞,喜歡用新奇的詞句,讀來倍感清新,喜歡用通俗的語句,讀來倍感親切。她使用許多口語入詞,而口語來自民間,自然帶有生活上的趣味,使詞作產生清新的效果。所以她許多詞,都是以尋常言語,度入音律。例如:
〈怨王孫〉中的「湖上風來波浩渺,秋已暮、紅稀香少。水光山色與人親,說不盡,無窮好。……」
〈孤雁兒〉中的「……小風疏雨蕭蕭地,又催下千行淚。吹簫人去玉樓空,腸斷與誰同倚。一枝折得,人間天上,沒個人堪寄。」
〈聲聲慢〉中的「……守著窗兒,獨自怎生得黑!梧桐更兼細雨,到黃昏,點點滴滴。這次第,怎一個愁字了得。」
〈南歌子〉中的「……翠貼蓮蓬小,金銷藕葉稀。舊時天氣舊時衣,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。」
〈武陵春〉中的「……聞說雙溪春尚好,也擬泛輕舟。只恐雙溪蚱蜢舟,載不動,許多愁。」
〈永遇樂〉中的「……如今憔悴,風鬟霜鬢,怕見夜間出去。不如向簾兒底下,聽人笑語。」
〈臨江仙〉中的「……感月吟風多少事,如今老去無成。誰憐憔悴更凋零。試燈無意思,踏雪沒心情。」
〈行香子〉中的「……星橋鵲架,經年纔見,想離情別恨難窮。牽牛織女,莫是離中。甚霎兒雨、霎兒晴、霎兒風。」
〈點絳唇〉中的「……見客入來,襪 金釵溜。和羞走,倚門回首,卻把青梅嗅。」
〈一剪梅〉中的「……花自飄零水流。一種相思,兩處閒愁。此情無計可消除,才下眉頭,卻上心頭。」
〈念奴嬌〉中的「……被冷香消新夢覺,不許愁人不起。清露晨流,新桐初引,多少遊春意。日高煙斂,更看今日晴未?」
〈添字採桑子〉中的「……傷心枕上三更雨,點滴淒清,點滴淒清。愁損離人,不慣起來聽。」
幾乎都是生活中的口語,看來似乎淺俗,但卻明白曉暢,又富有表現力,把主人公的心緒巧妙的表現出來。
在李清照之前,柳永已經開始運用民間口語填詞。但他「盡收俚俗語言,編入詞中」,缺乏精選,以致於詞中出現「肐織」、「收了孛里罷了從來斗」等過於俚俗,甚至費解的詞語。李清照則不然,她對口語的選擇是嚴格的,加工是精心的,從而達到「易處見工」、用「淺俗之語,發清新之思」的境地。譬如〈一剪梅〉裡的「才下眉頭,卻上心頭」就字面而言,全為口語。但再運用時詞人卻作了巧妙的安排,形成對仗。儘管對仗不是詞的特徵,但偶爾運用,卻別有新意,把愁情無所不在,卻又無法驅除的情狀,表達得十分真切。
張端義說:「易安居士李氏,趙明誠之妻……,南渡以來,常懷京洛舊事。晚年賦元宵〈永遇樂〉詞云:『落日鎔金,暮雲合璧』,已自工緻。至於『染柳煙輕,吹梅怨笛,春意知幾許』,氣象更好,後疊云:『如今憔悴,風鬟霜鬢,怕見夜間出去』,皆以尋常語言度入音律,鍊句精巧則易,平淡入調者難。山谷謂已故為新、以俗為雅者,易安先得之矣。」(《貴耳集》卷上)
又說:「更有一奇字云:『守著窗兒,獨自怎生得黑』。『黑』字不許第二人押……」(《貴耳集》卷上)
俗語說:「熟讀唐詩三百篇 ,不會做詩也會吟。」但如果不能自出機樞,仍然不能成為大詩人的。由此可見,李清照將尋常用語鍛鍊為極巧的詞語,正是她創新、為前人所未到之處的新境界。


三、用典端整
李清照由於家學淵源,加上本身重視文藝、愛好讀書。因此她的詞作中的句子,往往脫胎許多前輩作家的警策精句;或是引用文學經典的典故。雖然如此,在李清照的詞作中,雖然常是字句皆有來處,但卻不見斧鑿痕跡,也沒有自誇博學,亂掉書袋的毛病,使人無從挑剔起。而且能使詞篇能有通篇一氣的主題意識,不因勉強用典而使詞章文意四分五裂、不成片段。
天接雲濤連曉霧,星河欲轉千帆舞。彷彿夢魂歸帝所。聞天語,殷勤問我歸何處。 我報路長嗟日暮,學詩謾有驚人句。九萬里風鵬正舉。風休住,蓬舟吹取三山去。
──〈漁家傲〉
此闋詞用典甚多。其中「聞天語,殷勤問我歸何處」有屈原《天問》與天帝對話的浪漫情懷;「學詩謾有驚人句」顯然由杜甫「語不驚人死不休」脫胎而來註11;「九萬里風鵬正舉……」一句則是用莊子《逍遙遊》的典故註12。
藤床低帳朝眠起,說不盡無佳思。沉香煙斷玉爐寒,伴我情懷如水。笛聲三弄,梅心驚破,多少春情意! 小風疏雨蕭蕭地,又催下千行淚。吹簫人去玉樓空,腸斷與誰同倚?一枝折得,人間天上,沒個人堪寄。 ──〈孤雁兒〉
在這一闋詞中,「笛聲三弄」用的是《世說新語》王子猷與桓子野的一段軼事註13。「吹簫人去玉樓空」由李商隱《代應詩》中「離鸞別鳳今何在?十二玉樓空更空」一句蛻變而來註14。「人間天上」則用李後主語:「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間!」註15。
由以上二例可知,李清照不僅博學廣識,更能觸類旁通,將前人典故文辭暗含於自己的詞作中,使之合於內容所需要。不僅如此,更能使文意多了一重可供深究的趣味,更能引人入勝,再三玩味。


四、合於格律
詞本事樂府的一種,離不開音律。而在詞的創作理論上,李清照於其《詞論》中極力主張詞必須協律:「蓋詩分平側,而歌詞分五音,又分五聲,又分六律,又分清濁輕重……」。因此,她的詞作特別注重音律美。
李清照的詞,大都合於詞譜:
 
薄霧濃雲愁永晝,瑞腦銷金獸。佳節又重陽,玉枕紗廚,半夜涼初透。
東籬把酒黃昏後,有暗香盈袖。莫道不銷魂,簾捲西風,人比黃花瘦。
──〈醉花陰〉
其格律是:
│││──││(韻)─│──│(韻)─││──,││──,││──│(韻)
──││──│(韻)││──│(韻)│││──,─│──,─│──│(韻)
詞譜所載是:
┼│┼──││(韻)┼│──│(韻)┼││──,┼│──,┼│──│(韻)
┼─┼│──│(韻)┼│──│(韻)┼││──,┼│──,┼│──│(韻)
可見〈醉花陰〉一詞是完全合於音律的。註16
又如:
香冷金猊,被翻紅浪,起來慵自梳頭。任寶奩塵滿,日上簾鉤。生怕離懷別苦,多少事、欲說還休。新來瘦,非干病酒,不是悲秋。
休休,這回去也,千萬遍陽關,也則難留。念武陵人遠,煙鎖秦樓。惟有樓前流水,應念我、終日凝眸。凝眸處,從今又添,一段新愁。
──〈鳳凰台上憶吹簫〉
的格律是:
─│──,───│,│──│──(韻)││──│,││──(韻)─│──││,─││││──(韻)──│,──││,││──
──(韻)│─││,──│──,││──(韻)││──│,─│──(韻)─│──││,──│、─│──(韻)──│,──│─,││──(韻)
詞譜所載為:
┼│──,┼─┼│,┼─┼│──(韻)│┼──│,┼│──(韻)┼│┼─┼│,─┼│┼│──(韻)──│,──││,┼│──
──(韻)│─││,┼┼│──,┼│──(韻)│┼──│,┼│──(韻)┼│┼─┼│,─┼│、┼│──(韻)──│,──│┼,┼│──(韻)
也是合律。
由此可以想見李清照對協律要求之重視,不僅是在批評他人時如此,在對自己作品的把關上,也是相當嚴格的。


五、長於鋪敘
李清照批評晏幾道「苦無鋪敘」,那李清照的作品是否長於鋪敘呢?現今李清照尚存的詞不到五十首,其中大部分是小令,自無可鋪敘的空間。但在篇幅稍長的慢詞中,便需要講究鋪敘的技巧了。李清照的〈滿庭芳〉就顯示了她這方面的才能:
小閣藏春,閑窗鎖晝,畫堂無限幽深。篆香燒盡,日影下簾鉤。手種江梅更好,又何必、臨水登樓。無人到,寂寞渾似,何遜在揚州。 從來,知韻勝,難堪雨藉,不耐風揉。更誰家橫笛,吹動濃愁。莫恨香消雪減,須信道、掃跡難留。難言處,良宵淡月,疏影尚風流。
本闋詞為詠梅所作,但一開始就描摹景物:門戶緊閉、篆香燒盡、夕陽西斜、江梅投影窗上,如此逐一摹寫,烘托出畫堂的幽深。良宵淡月、疏影橫斜,更有笛聲飄過,亦是形、聲並舉,多側面渲染,把梅花的韻緻充分的表現。自然,鋪敘只是手段,其效果是將詞人賞梅時的複雜心理多層次的表現出來:有孤寂、有離愁,藉惜花而自憐,終又轉為灑脫,凡歷經數變。
其實不光只有這一闋詞,其他李清照的長篇詞作,如:〈多麗〉「小樓寒」、〈聲聲慢〉「尋尋覓覓」、〈慶清朝慢〉「禁幄低張」、〈鳳凰台上憶吹簫〉「香冷金猊」等詞,也都顯示她長於鋪續的特點。
李清照是抒寫性靈的高手,其方式往往是以形傳神,即借抒情主人公的外在行為來反射內心的世界。譬如〈蝶戀花〉詞:
暖雨晴風初破凍,柳眼梅腮,以覺春心動。酒意詩情誰與共?淚融殘粉花鈿重。 乍試夾衫金縷縫,山枕斜欹,枕損釵頭鳳。獨報濃愁無好夢,夜闌猶剪燈花弄。
下闋中特意寫了她的四個動作。一是縫製衣衫,這是為了消磨時光的無聊舉動。二是斜靠在枕邊,顯示的是離愁深重,無心作一切事情。三是壓壞了釵頭鳳,恰說明心緒煩亂,以致翻來覆去睡不安穩。四是夜闌人靜時,主人公猶剪燈花,更是借下意識的無聊舉動,顯示出詞人因丈夫外出而形成的孤獨和寂寞。全篇充滿了生動的描述,猶如一場正在上演的戲劇,其描摹鋪敘的功力可見一班。

http://staff.whsh.tc.edu.tw/~huanyin/anfa/l/anfa_lee4.htm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