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2月30日 星期日

李清照的詞論

李清照的詞論
李清照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女詞人,而且是一位有名的詞論家。她在詞的創作實踐中累積了豐富的經驗,把它提升為理論,寫成一篇著名的〈詞論〉,留存於《苕溪漁隱叢話》、《詞苑叢談》和《詩人玉屑》中。向這樣獨抒己見的詞論,在她以前的宋代詞壇和文學史上,還沒有見過。這是採用傳統觀點並結合她早期創作經驗的詞論專著,也是我國封建社會詞壇第一篇著名的詞論專著。她有系統地評論了唐至北宋諸詞家創作的得失與傾向,較她為早的晁補之、李之儀,以及比她略晚的王灼,雖然也評過詞,但都不及她的全面和系統。
一、〈詞論〉的創作年代
在介紹李清照的〈詞論〉之前,我們必須先知道這篇文章的寫作時代,一方面可以了解時代背景對〈詞論〉一文的影響,一方面也可以推想作者當時寫作的心態,以方便對詞論產生更明確的認識。
關於〈詞論〉的創作年代,歷來各家研究者眾說紛紜,在此採俞正燮、夏承燾、郭紹虞、王仲文、洪昭諸位先生的看法,認為這篇〈詞論〉可能是李清照早期之作。原因是考據上的佐證較為可信,理由如下:
(一)、詞論批評北宋詞家,計有柳永(生卒年不詳)、張先(西元九九零~一零七八年)、晏殊(西元九九一~一零五五年)、宋庠(西元九九六~一零六六年)、宋祁(西元九九八~一零六一年)兄弟、沈唐(生卒年不詳)、歐陽修(西元一零零七~一零七二年)、元絳(西元一零零八~一零八三年)、曾鞏(西元一零一九~一零八三年)、王安石(一零二一~一零八六年)、晏幾道(西元一零三零~一一零六年)、蘇軾(西元一零三六~一一零一年)、黃庭堅(西元一零四五~一一零五年)、晁端禮(西元一零四六~一一一三年)、秦觀(西元一零四九~一一零一年)、賀鑄(西元一零六三~一一二零年)等十六人,始於柳、張(西元九九零年)而止於晁、賀(一一二零年),無任何評論涉及靖康亂後的詞壇。
(二)、文章開頭敘述了唐代開元、天寶年間李八郎唱歌的一段承平逸事,當中又說:「逮至本朝,禮樂文武大備,又涵養百餘年……」。北宋自太祖建隆元年(西元九六零年)至欽宗靖康二年(西元一一二七年),共一百六十七年。所謂「涵養百餘年」,當指靖康事變以前。
(三)、〈詞論〉在批評北宋諸詞家時,要求倚聲需協律、鋪敘、典重、主情致、尚故實等主張,與李清照南渡後詞作的風格並不完全相同。
(四)、沒有論及周邦彥(西元一零五六~一一二一年)。陸游《老學庵筆記》云:「易安譏彈前輩,既中其病。」〈詞論〉既為李清照譏彈前輩之作,而周邦彥與李清照同時,並非李清照的前輩,故詞論不涉及他,此為原因之一。所謂「蓋棺論定」,前人每發議論,多不論及時人。因為讚譽有阿諛之嫌;詆毀又變為讎敵,因此只好缺而不論。李清照的〈詞論〉當如此例。
由以上數項理由可知,〈詞論〉當為李清照新婚後、南渡前所作,其時李清照尚年輕,故免不了具有少年人的銳氣和較強烈的批判精神,所以在措辭上免不了較為尖銳,而在批評前輩詞作時也是直指其病,不加修飾。
二、〈詞論〉全文
樂府聲詩並著,最盛于唐。開元、天寶間,有李八郎者,能歌擅天下。時新及第進士,開宴曲江。榜中一名士,先召李,使易服隱姓名,衣冠故敝,精神慘沮,與同之宴所。曰:「表弟願與坐末。」眾皆不顧。既酒行樂作,歌者進,時曹元謙、念奴為冠,歌罷,眾皆咨嗟稱賞。名士忽指李曰:「請表弟歌。」眾皆哂,或有怒者。及轉喉發聲,歌一曲,眾皆泣下。羅拜曰:「此必李八郎也。」 自後鄭、魏之聲日熾,流靡之變日煩。已有〈菩薩蠻〉、〈春光好〉、〈莎雞子〉、〈更漏子〉、〈浣溪沙〉、〈夢江南〉、〈漁父〉等詞,不可遍舉。五代干戈,四海瓜分豆剖,斯文道熄。獨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,故有『小樓吹徹玉笙寒』、『吹皺一池春水』等詞;語雖奇甚,然「亡國之音哀以思」也。
逮至本朝,禮樂文武大備。又涵養百餘年,始有柳屯田永者,變舊聲作新聲,出《樂章集》,大得聲稱於世;雖協音律,而詞語塵下。又有張子野、宋子京兄弟、沈唐、元絳、晁次膺輩繼出,雖時時有妙語,然破碎何足名家。至晏元獻、歐陽永叔、蘇子瞻,學際天人,作為小歌詞,直如酌蠡水於大海,然皆句讀不齊之詩爾;又往往不協音律者,何邪?蓋詩文分平側,而歌詞分五音,又分五聲,又分六律,又分清濁輕重,且如近世所謂〈聲聲慢〉、〈雨中花〉、〈喜遷鶯〉,既押平聲韻、又押入聲韻;〈玉樓春〉本押平聲韻,又押上去聲,又押入聲。本押仄聲韻,如押上聲則協,如押入聲,則不可歌矣。王介甫、曾子固,文章似西漢,若作一小歌詞,則人必絕倒,不可讀也。乃知詞別是一家,知之者少。後晏叔原、賀方回、秦少游、黃魯直出,始能知之。又晏苦無鋪敘。賀苦少典重。秦則專主情致而少故實,譬如貧家美女,雖極妍麗丰逸,而終乏富貴態。黃則尚故實而多庛病,譬如良玉有瑕,價自減半矣。
(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》後集卷卅三)

沒有留言: